据观察者网报道,日前,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时,试图将北约与美国对华战略捆绑。当主持人提到“澳新日韩也将参加北约峰会,是否意味着北约试图为中国制定一项战略?”时,斯托尔滕贝格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并称这“非常重要”。他称,“美国的GDP占世界的25%,如果加上北约盟友,总体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能占据世界50%,是美国自身的两倍。因此有了北约,美国在应对中国时也会变得更加强大。”
据央视新闻消息,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就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相关言论回应记者提问。林剑表示,北约作为冷战遗存和全球最大的军事集团,一边声称自己是区域性、防御性组织,一边不断越界扩权,挑动对抗,大搞霸道霸凌。北约所谓的安全,是以牺牲别人安全为代价的,其所作所为给全球和地区带来了极高的安全风险。中方坚决反对北约对中国的抹黑攻击和甩锅推责,反对北约拿中国当借口,东进亚太,搅动地区局势。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欧洲事务主任卡彭特对媒体表示,北约不会向印太地区扩张,也不会向那里迁移军事基础设施。卡彭特说:“北约不会向印太地区扩张,也没有扩容进程,北约的所有防御和威慑能力都位于北约盟国所处的欧洲大西洋地区。”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欧洲事务负责人卡彭特在记者会上详细解释了这一决定,强调北约的任务和目标依旧是确保欧洲大西洋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而印太地区虽然地缘政治重要,但并不在北约的防御版图内。他还特别指出,北约当前的资源和力量都用于应对欧洲和大西洋地区的威胁,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意图在印太地区扩张。而这一声明也引发了不少质疑。回顾过去,美国曾多次承诺北约不会东扩,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人对美国再度强调北约不会涉足印太地区的承诺持怀疑态度。毕竟,国际政治瞬息万变,承诺往往难以兑现。
中方发出警告后,美国承诺不会让北约往印太地区扩张,此举着实罕见。毕竟美国向来唯恐自己在印太地区部署的力量不足,担忧“反华包围圈”不够结实。而美方之所以做出这一表态,并不是因为它热爱和平,否则不至于拉拢日韩澳新四国,而是因为如今的北约已然分身乏术,它有在印太地区扩张势力范围的心思,但没有能将其付诸实践的能力。不管怎么说,北约的主体都在欧洲,和中国有着四千多公里的距离,想干涉也是鞭长莫及;而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韩国这四个国家,即便愿意为北约奔走,其军事力量也很难起到多大作用。
据参考消息援引法新社报道,受俄乌冲突和唐纳德·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的刺激,越来越多的北约欧洲成员国终于达到了北约的国防开支目标。但在领导人准备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约峰会上庆祝之际,仍有一种明显的感觉:这不足以应对北约面临的挑战。“即使是一向不愿增加国防开支的国家,现在也越来越意识到大幅增加国防开支的重要性。”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伊恩·莱塞说,“我认为,大体来说,未来几年我们的国防开支水平将开始接近冷战时期的水平。”
“北约隆重庆祝成立75周年,但政治上的不确定性笼罩着它的未来。”《华盛顿邮报》称,在北约成立75周年之际,它似乎“比过去几十年更强大”,“盟国也再次团结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美国的领导”。拜登日前接受采访时称:“我们的盟友正在寻求美国的领导……你认为谁可以做到这一点?是我扩大了北约,是我巩固了北约。”不过,报道称,几乎没有人有心情举办庆祝派对,支持北约的拜登陷入了严重的麻烦,欧洲的极右翼势力崛起。“人们很难不去想一年后北约会是什么样子——它是否能活到76岁?”
成立于1949年的北约是冷战产物,在美国主导下,北约不断寻求扩张地理边界和活动范围,一再挑起冲突,所到之处硝烟四起。德国联邦议院外事委员会委员马蒂亚斯·穆斯多夫警告说,欧洲各国不应该继续牺牲自己的利益,为美国挑起的事端买单。“美国想要达到的目的是欧盟与俄罗斯长期无法进行对话,从而陷入一种‘冲突经济困境’。美国是很多国际问题的始作俑者,但承担后果和影响的往往是欧洲。所以欧洲眼下必须得好好想想,未来五十年甚至一百年,欧洲该如何自我定位,实现独立自主。”
发布于:江苏省